新闻动态
四如境界锻炼法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1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 

        过去传说形意拳是岳飞所创,虽然现在一般认为这是假托,并非信史,不过从形意拳“三体式”、“骑马蹲裆式”等站桩式子来看,此拳应该是从马上实战转为地上习练的拳法。“三体式”就很像是在马上提长枪作战的姿势;“骑马蹲裆”更自不必说了,其夹裆、前脚掌用力下踩等要求,应该都是源于马上作战的姿态,后来人们在步下,也在寻找马上作战用力时的状态,创出站桩功。再从形意拳劈、钻、崩、炮、横等拳式来看,招招都是出于实战目的,所以形意拳来自军事实战应是可信的。

        王芗斋所创意拳就源自于形意拳,只是更强调以站桩求“意”。王先生说站桩要做到“体整如铸,肌肉如一,身如铅灌,毛发如戟”,并说做到“四如境界”,“技击之资备矣”。要达到“四如境界”只能靠站桩,站桩得法很快就可以有所体会。

       “体整如铸,肌肉如一”就是要练得像蛇一样,“击其首则尾至,击其尾则首至,击其中则首尾俱至”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做到筋膜腾起。人体有639块肌肉,各管各的动作,要做到全体肌肉如一,就只有靠遍布全身的筋膜协调动作。锻炼筋膜关键在于站桩时要“提肛”,筋膜深藏于体内,有浅筋膜、深筋膜之分,肛门内部的筋膜,看得见摸得着,相对于体内的筋膜来讲,最具有可知性、可感性。因而在站桩时,用“提肛”这个动作,向全身的筋膜发出一个统一行动的指令,就变得最为便于理解和简便易行。

       站桩时,在提肛之后,再用“头如绳系”上领,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体会到身体内部有“体整”的变化,最早的变化在于肩背部位,此处肌肉常有完整横撑的感觉。持续大约两三个月的时间,即使不是在站桩状态,比如只是在走摩擦步时,这种“体整”的状态也会时常出现。习练者持之以恒必可收到显著的效果。

        “身如铅灌”是从臀部练起,就是在站桩时,臀部向下坐、向下探、向下够。有些书上及一些颇有站桩经验的人说,站桩时屁股像坐在一个高凳上,似坐非坐,但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够贴切,应该强调的是向下坐、向下探、向下够这样一个过程,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动作,坐在高凳上是一个已经完成的动作,是“结果”,两者显著不同。就像站桩时要求虚领(灵)顶劲,并没有限定如屋顶、天棚这样一个极限,尾闾向下的意也不要有极限,因而不要有高凳之限,应该有坐穿地球的信念。

       王芗斋先生对于站桩中,身体胸、腹、臀、背、腿等部位,确曾描述过“贴依”——“如与物遇”的意念,但都强调“似贴不贴,似离不离”和“似靠不靠,似离不离”。而身体向左向右转移力量时,意念中也可有身体左右侧一方与物体接触感,但必须保持似贴不贴,似离不离的状态。这就像齐白石主张的作画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,站桩时的意念万不可做得太实,太实是力而非意也。

       站桩时,屁股向下坐、向下探、向下够,与“头如绳系”顶头悬,是要形成上下方向的争力。臀部下坐与两脚生根的意念,是达成“身如铅灌”的秘钥,习者不可不察。

       “毛发如戟”的训练尤其需要意念帮助。王芗斋的弟子杨德茂先生在其题为《站桩功概论》的文章中,介绍了五种意念活动的方法,其中前三种都与训练“毛发如戟”相关。

1,站桩功中的各种姿势均应有在水中游泳的意念,想象身在水中,清流浩浩,不冷不热,在全身荡漾,全身各部位均能假借水中之浮力,因而遍体轻灵,异常舒适。

2,意念中全身毛孔放大,全身汗毛、鬚发都直立起来,即“毛发根根意如戟”。而且意念中可以遍身毛发在不断地增长,数寸数尺以至数十百丈,甚至其长度不可计量。最初如毛发在空中来回扫,之后逐渐意如毛发搭在遥远的四面八方,将自身悬在空中。这就是王老师所说的“浑身肌肉挂青霄,毛发根根暖风摇”。

3,意念有如春风吹拂全身,非常舒适,逐渐达到全身皆空洞无物,好像一个没有糊纸的铁丝灯笼,在空中悠悠荡荡,风能吹身体而过。王师所说来往有过堂风之感,就是这种意境。

       经过这样一番意念活动,就可以很快地真切体会到王芗斋先生所说的“如在空气中游泳”的感觉,而且应注意体会全身毛孔呼吸,不止上肢毛发有根根竖起的感觉,下肢小腿也常有汗毛竖起的感觉。

        郑曼青先生也在其所著《郑子太极拳十三篇》中同样说过“空气游泳”的意象,只是他管这个叫做“陆地游泳”:

        “力之本系乎气,力大者气壮,气壮者,积气之所致也。积气和积水一样,积水浅,则载力微,虽一盂一盘,未易浮也。积水深,则万钧之航,犹不为重。苟知积气之方,如积水,则其力可达乎无穷。积气者,即积之于丹田。丹田者,气海也。喻之为海,则其有容量可知矣,其大且深,亦可以知之矣。气若能归海,日积月累而勿辍,三年有成,则必大有可观者矣。

       学太极拳乃积气之法。空气非空,正犹水然。每一练拳,即觉气之鼓荡如游泳,吞吐浮沉,以及乎进退如游泳,苟能逮乎此境,则已非常人所能到也。初学着手,可随时迎风翻掌,拂臂舒拳,可以知风与空气,有若水者,极其至也,则知空气重于水,且重于铁也。”

       虽然在此分述了“四如境界”的训练方法,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,站桩是整体、系统的训练方法,不宜过分强调局部训练。

       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:

练功时,切莫急,先找个适宜场地,凝神静心,调息站立,身躯宜直,两足分开与肩齐,浑身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意,内空灵,外清虚,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,高不过眉、低不过脐,臂半圆,腋半虚,左手不往身右来,右手不往身左去,往怀抱不沾身,向外推不逾尺,双手变化在范围里,不计较姿式好坏、繁简和次序。

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,守平庸,莫好奇,非常原来极平易,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,不用脑,不费力,行站坐卧都可练习,这里边蕴藏无限神思、精金和美玉,钻研起来生天趣,有谁能知这种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,锻炼的愉快难比喻,飘飘荡荡随他去,精力充沛神不疲,注意头顶有如线系,遍体松净力如泥,慧眼默察细胞系,如醉如迷,如疯如痴,虚灵独存,悠扬相依,浸在海阔天空涤万虑,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,只要恒心去站立,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,此即前人不传的秘密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